赵构于八月十五之前,赶回东京,和太上皇赵佶、上皇赵桓、韦太后、邢皇后等人。过了一个欢欢喜喜地团圆节。
节后的第一件大事,就是大朝会,政务院、枢密院两院,齐聚大庆殿,商议年前要完成的迁都大事。
按照赵构的计划,皇议殿、政务院、枢密院三大权利机构,要先迁移过去,开封府设留守处,处理迁移期间的公文处理。
东京城将变身成为陪都,并且将会逐渐淡化东京城政治中心的位置,将其全力打造成为内地的商业中心。
大宋帝国将在未来十年,从北到南,沿着海岸线城市,建成十五个重点发展城市,华亭、福州、广州三大经济中心,流求、日本(含高丽)、琼珠三大半岛经济区,天竺半岛、皇后大陆两块飞地新区,全速引领大宋帝国的经济发展。
燕京府将会是大宋帝国的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、军事中心,整个燕京府新城将延续东京城的格局,依然是由皇城、内城和新城组成,将会是一座容纳三百万常住人口、二百万左右流动人口的世界第一大都市。
太学院、大宋帝国大学、大宋科技大学、大宋商学院、大宋建筑学院、大宋国医学院等二十多所大学作为第一批搬迁的各个学府,全部进驻位于燕京府新城以东的大学城。
可以这样说,整个新城东部,近八成的建筑群都是学校,大学城,是名副其实的学府城。
而西城,多是兵营和军事学府,也暗合文东武西的习惯,不过,东城学府相对集中,而西城因为是军营关系,占地辽阔,一直到了西山脚下。
这些建筑群,已经在今年全部入住完毕,这次赵构北巡各地,也是为了检查各地新建大营的情况,并且视察了大宋帝国军事指挥学院、大宋帝国炮兵学院、大宋帝国空天军学院等新进驻的部分军事院校,征求广大官兵对新学校投入使用后的意见。
燕京府总督属于政务院直属总督,但燕京府总督又身兼卫戍区副司令,妥妥的军政双料高官。
雷远这个总督,这五年以来的成绩,让赵构很是欣慰。今年年初已经提拔为政务院院使,标志着已经进入大宋帝国核心管理层,下一步,很多人看好雷远是要进入政务院内阁的。
“李总丞,政务院的搬迁步伐还是要加快,你们早一点完成搬迁,新衙门早一点开门,我这里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啊。”赵构笑呵呵地对李纲说道。
“官家放心,政务院下属的二十部(司)和十大直属部门已经全部完成搬迁,都是一边搬迁一边投入使用。只剩下大宋银行、大宋审计司、体育健身总局、卫生部等七个单位,因为涉及下属单位较多或较少,尚未完全搬迁,但政务院给出的最后截止日期是十一月十五之前,要全部完成。否则一但出现大雪天气,造成交通不便,就会影响大局。”李纲对此还是很有信心。
“交通部和治安部,要确保开封府到燕京府的路况路情保障,燕京府卫戍区负责安保巡查,各方通力合作,一定确保新都搬迁工作顺利进行,今年春节正月初六的建国日,要与民同乐;七月初九的国庆日,要举行阅兵式,普天同庆。这两项任务都是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,要做到仔细谋划、严格执行、与民同乐,确保安全。”赵构对迁都后的这两项工作非常重视,已经是第三次在大朝会上提出这十六字要求。
这件事由政务院主抓,枢密院和国防部协办,建国日的文艺大汇演和国庆日的宣德门大阅兵,都只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项目,还有其他节目呢。
总指挥是赵楷,这个时候也是站起来说道:“官家放心,建国日的所有节目组都已经进驻凤楼大戏院和樊楼大剧院,进行最后的排练合成;国庆日的大阅兵所涉及到的部队,早在今年春就已经入住延庆大营,龙鹏集团军的代表方队入住要在年后了,预计在二月份最后入住,进行和其他部队进行合成训练,都是老部队,不会耽误七月检阅的。”
“枢密院已经下令,所有参训队伍要按时进驻延庆大营。娄室老将军回信,因为龙鹏集团军现在的合成训练正在关键时刻,所以建议过完春节后进驻,您是同意了的。娄室将军说保证完成参训检阅任务。”枢密使岳飞汇报道。
韩世忠接着说道:“海军这边,是陆战一师代表海军参阅。”
赵构点点头,继续说道:“迁都是大事,宣传工作要更得上,有些报纸还在争论迁都的利与弊,要及时制止。迁都是既定政策,不是拿来讨论的,而是用来实施的,而且要落实到底,责任到人。对工作推诿懈怠,以至于影响了迁都大事,都察院要介入,督查令下发的文字语气要严厉一些,也是避免因为这件事处理人。不过有些人实在要往枪口上撞,两院处理起来也不要手软。”
赵构这是对曲风所言,作为大宋帝国都察院院使,他的责任重大,但权利也是重大。不过,赵构看重的就是曲风这个人的品行和能力,是这个位置上的不二人选。
曲风这次特邀参加朝会,就是因为赵构要专门提到这个问题。因为现在朝中好些人,对迁都一事还是有异样的论调频频发声的。
主要是一些本地士族,他们多少年的根基在这里,自然对迁都颇有抵触,加上赵构又比较开明的政治风气,也让他们看到了一线希望,对迁都之事也就出现了反对和阻扰的声音。
对于东京城的定位,赵构开始定为商业中心而不是经济中心,就在于开封府的地理位置,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利于作为一座大城市的首选之地的。
开封府不利要素主要有三,一是从地理位置上讲,开封府四面无险可守,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,游牧部落很快就能兵临城下,金兵两次南下就是很好的例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