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3章 沈州保和堂(1 / 2)

学徒的工作很重,除担任“开关(店门)、洗、抹、扫(清洁卫生)、跑(传达、杂勤)”六项基本勤务以外,

主要是负责中药材的初步加工、炮制,分别负责洗药、捣药、切药、熬药等环节,以及和料、搓丸等体力劳动。

保和堂合营后,医馆的所有店员都转为国有单位职工,由街道办派员担任经理,师伯作为坐堂医师兼任副经理。

现在,保和堂已经成为区卫生系统下的一个中医馆,为周边社区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。

未来可能会迁建扩建为中医院。

医馆的人员也有所调整,区里调走了师伯的两名徒弟去其他医馆,同时新分配了几名医生学徒。

目前,医馆主要由师伯萧安邦和三徒弟叶天明一起坐诊,擅长内科、妇科、骨科、儿科、针灸推拿等领域。

人力三轮车一路“风驰电掣”。

不久,陈安抵达了一处整洁明亮的中医馆前,门楣上悬挂着一块书写着“保和堂”三个黑底金字的牌匾。

陈安下了三轮车,提起行李,随后推门而入。

一踏入医馆,一股浓郁的中草药香气便扑面而来。

馆内青砖地面洁净如新,高高的柜台被擦拭得一尘不染,两侧则悬挂着精美的刻花玻璃镜子。

在柜台背后,依墙而立的中药匣子琳琅满目,数量之多令人咋舌。

在最内侧的一张硬木方桌旁,一位青年医生端坐其间,正是师伯萧安邦的三徒弟叶天明。

他专注地为前来求医问药的病人进行切诊把脉,而师伯则通常在里间进行指导和把关。

经过详细的望闻问切后,叶天明对病情已有了大致的了解,随后便开始撰写药方。

病人凭此药方即可抓药。

当药方交到司药员手中时,他迅速拿起小杆秤开始抓药。

这杆铜盘小杆秤,秤杆星准,秤砣定盘,精致小巧,长期使用下显得光滑锃亮。

若需服用多剂汤药,司药员会先在长长的柜台面上迅速铺齐外包装纸,并加上一层衬纸,

然后他熟练地打开身后的药抽屉,一种药材一种药材地抓出,逐一称重。

若方剂中包含需要在最后放入药锅煎服的“引剂”,司药员会将其单独包装。

当一服汤药全部抓齐后,它们会被独立摆放在包装纸上。

随后,老师傅会逐一检查,确保无误后才包裹起来。

药方会被折叠整齐并插在药包的显眼位置。若病人服药后感觉渐好,还可按此药方继续抓上几服以巩固疗效。

这时的中医馆服务态度都是一丝不苟,热情周到。

中医药行业自古以来就推崇“实与名副,财以道生”的理念,他们售出的治病中药关乎人命,

因此称量讲究准星准钱儿,各种草药片剂也必须货真价实。即便是微利,也要做到童叟无欺。

“叶师兄,请问师伯在吗?”

看到叶天明忙完,陈安连忙走到跟前问道。

陈安的声音打断了叶天明沉思,他转过头来,见到是陈安,

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,脸上不由露出了欣喜的笑容,说:

“陈安?你怎么回来了?师父今天正好在家休息,你可以直接去找他。”

陈安微笑着回应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