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到李二夸自己,魏征笑了笑,
每次夸自己,也就只是口头上的夸一夸,赏赐的是一点都没见到。
对此魏征已经快要没感觉了。
好在他是一个为国为民的人,也不在乎什么赏赐的。
更何况,这次的功劳,的确是太子殿下的,和他们关系真的不大。
他这么着急的过来告诉李二,就是想为李二分忧,让他不再为这些琐碎之事烦心。
李二突然收住笑声,看向魏征,说道:“魏爱卿,你刚才说太子对吐蕃很是了解,你快与朕讲一讲,他是怎么个了解法?”
对于吐蕃,李二头疼已经很久了。
那个地方,纯粹就是鸡肋!
大唐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,都比吐蕃强的不是一点半点,而且那地方乃是诅咒之地,就算真的打下来了,用处也不大,而且还要因此派兵去驻守,反倒是有点得不偿失的意思。
现在听到李承乾对吐蕃了解,李二也想了解一下。
毕竟他们真的联手打过来之后,自己也是要分割他们地盘的。
现在了解,正是时候。
魏征开口道:“陛下,吐蕃并非诅咒之地,我大唐军士之所以去了会窒息而亡,乃是高原反应,根据太子殿下所说,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土不服,只是更为严重罢了。”
“这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,太子殿下说了,只要让士兵循序渐进的适应,便不成问题了。”
魏征将李承乾的话,原封不动的讲了一遍。
李二听后,也是明白了。
听明白的李二眼神惊骇,难以置信。
李承乾都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的?朕怎么从来都不知道。
“原来如此,原来如此啊!”
“果然,小小吐蕃,凭什么得到上天的庇佑,只不过是沾了高原的光而已。”
“如此一来,想要彻底掌控吐蕃,就不是什么难事儿了,至少已经有了努力的方向了。”
李二已经打定主意,开始遴选身体素质好的,作为驻扎高原的打头兵。
如果真的如同李承乾所说的,可以适应的话,那以后就可以彻底进入高原作战,一举将吐蕃消灭。
“对了,太子又是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的?”
李二有些好奇,太子可没去过吐蕃,竟然了解的这么清楚?
魏征听后脸色有些尴尬,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。
“魏爱卿,有话直说但讲无妨,无论说什么,朕都恕你无罪!”
有了李二的这句话,魏征总算放心了,面色尴尬的解释道:“回禀陛下,这个月问题微臣倒是也问过殿下,只是太子殿下说,就是读书读的多了,所以知道的也就比别人多了些。”
多么朴实的回答啊。
李二有些郁闷。
这什么的意思?
是说自己读书少?
李二这才知道刚才为什么魏征回答的那么犹犹豫豫。
这若是换做任何人,都会十分犹豫。
毕竟这可是大不敬。
不过,这难道能怪魏征么?
毕竟是自己坚持要他回答的!
难道要怪李承乾?
李承乾还表示读书读得多怪我喽?
果然,书中自有颜如玉,书中自有黄金屋,古人诚不欺我。
天下古书那么多,谁知道有没有对高原的记载?
即便真有,也不奇怪吧!
“行了,朕知道了!”
魏征听出来了,李二不爽了,心想这都是你自己找的,可怨不得我,我最多就是不给你外传,已经十分仗义了。
经过魏征问了李承乾,那么李二也就打算让兵部开始暗中调动军队了,起码先把身体适应了,到时候作战,谁还怕谁啊!
按照李二的估计,身体适应,顶了天也就几个月的事儿,自己派出的这队骑兵,到时候可以出其不意,等吐蕃和吐谷浑率领大军攻打过来后,让他们神兵天降,直取吐蕃大本营。
魏征离开后,李二便让人传杜如晦这个兵部尚书进宫了。
他也是最早的知情人之一。
在收到李二的旨意后,杜如晦便猜测李二是已经有了决断。
陛下应该是战的几率更大一些,和谈虽然也有可能,但是几率小到不可能。
见到李二后,杜如晦急忙恭敬行礼。
李二很痛快的将魏征刚才从李承乾那里听的话讲了一遍。
当杜如晦听到关于吐蕃环境,以及提前安排人循序渐进适应环境的时候,杜如晦愣住了。
天啊,这天才般的想法,究竟是谁提出来的?
竟然这么有道理?
杜如晦真的很好奇李二是怎么知道吐蕃环境的,于是很想问,可是又怕李二不高兴。
李二看他吞吞吐吐的,便问道:“杜爱卿,有话直说,这里就你我二人,有什么话是不能说的?”
有了李二的鼓励,杜如晦终于开口道:“陛下,敢问您刚才的见解,究竟是出自何人之口?”
“殿下,您千万别误会,微臣绝对不是不相信,只是对此人惊为天人,心中佩服而已。”
毕竟这种事情还关系到许多事情的生命,杜如晦不敢开玩笑。
若是这里面的知识不对的话,那众多士兵,岂不是白白葬送性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