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项羽要真敢这么做,那就坐实了你乃桀纣第二,必然会步殷商和中山国的后尘。
刘邦算准了项羽绝不会自取灭亡……同时项羽的贵族荣耀,也不允许他这么做……
再观刘邦和张良交谈,动则便是言及关中之地,收取老秦人的民心,张良各种高屋建瓴的建议。
刘邦不仅能够接得住,他还能听的进去,并哄的张良更加安心的辅佐于他。
这个事儿也是不容易的。
范例当属袁术。
袁术一开始可牛了,坐拥三州十一郡,结果一手好牌打得稀烂。
就是因为袁术跟真正的王佐之才,根本交流不了。
最后刘邦面对屡次规劝韩信造反的蒯彻,也是各为其主,恕其无罪,尽显宽宏大量。
只因蒯彻说了句,天下之才何其多,犹如跖养的狗,朝着尧帝龇牙。
这并非是尧帝没有仁德。
而是因为这只狗的主人乃是跖。
遂,彼时我奉韩信为主,眼中没有陛下,尔后狂吠之。
然举世多大才,陛下能把所有狂犬吠日之辈,都给杀光吗?
不得不说。
蒯彻当真拥有三寸不烂之舌,同时也放得下身段。
后续果然刘邦便放了蒯彻。
此为何因?
答曰:人君之量!
正所谓木雁之间,龙蛇之变。
用这八个字来形容我们的汉高祖,绝对是再合适不过。
木雁之间:意指此人的才学,处于居中水平,介于有才和无才之间,如此才能承上启下,适当正好,不会遭人嫉恨,也不至于泯然于众人。
龙蛇之变:意指根据周身之环境,以及当前时机的变化,适时调整自己处事做人的策略。
或潜龙出世,一鸣惊天下。
或井蛇蛰伏,蓄势待发。
综上。
从刘邦的一生轨迹来看,他是最为符合【守虚应人】的标准的。
没有之一。
刘邦真正的本我,绝不会是表面上的流氓模样,而应该像【无根生】那般……
那么就会有人要说了。
刘邦真的值得这么多的赞誉吗?
甚至能够让许尚用【守虚应人】的至高标准,形容刘邦的一生。
其实我们再做个对比就会更加清楚了。
第一:青史上两个帝王面对刺客时的处理方式与态度。
嬴政分别遭到过荆轲和高渐离的刺杀,斩之,后终生不得近诸侯之人。
刘邦也曾遭到过赵相贯高的布局刺杀,因为老刘对赵王张敖(张耳)之子,动则打骂,十分无状。
赵王张敖因为娶了刘邦的女儿:鲁元公主,遂始终都是执礼甚恭,携晚辈姿态。
其实老丈人打女婿,都自家人,打就打了,也没啥太大的毛病。
可贯高见不得自家王上受到刘邦的折辱,遂怒而布局杀之。
未成,事后败露。
刘邦查清原由以后,竟称赞贯高为壮士,反手就把贯高给放了,而且也没有牵连赵王张敖,直接当做家事,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。
须知。
帝制时代。
刺杀皇帝,起步都得是夷灭三族的罪责。
无论什么原由。
但刘邦就像当年放了蒯彻一样,直接把刺客贯高也给放了。
第二:两个帝王面对曾经的仇人,所采取的处理方式和态度。
嬴政少时在赵国邯郸长大,屈辱甚多,遂成秦王东出攻灭赵国以后,他直接把邯郸旧居的方圆十里,全部斩尽杀绝。
刘邦在最初起事的时候,也遭受过雍齿和丰沛家乡子弟的背叛。
导致刘邦差点就在新手村翻船。
后来。
刘邦在临终之际,仍旧嘴里念叨这个事儿,其言及丰沛乃是从小生我养我的故土,可那些个乡里乡亲,竟然跟随雍齿反我……
黄土都埋到脖梗了。
刘邦对这件事都无法释怀,可见他也是记仇的。
然而。
刘邦当时又是怎么处理的呢?
老刘同志跟项羽借了高利贷,利滚利滚利,他甚至把张良的老婆本都给赔进去了,这才平叛成功。
事后刘邦念及情分,以及雍齿毕竟立过功,反手他又把雍齿给放了。
对于家乡的丰沛子弟。
刘邦在成了皇帝以后,也是多加免税,没有做过任何的报复之举。
雍齿最后甚至还被刘邦给封侯了。
同样的。
兵仙韩信也曾受过胯下之辱,在功成名就以后,再见仇人,也未曾大开杀戒。
当然。
嬴政屠灭旧怨,也未必就一定是错的。
但单纯从人君之量的角度。
这一点嬴政确实是略逊于刘邦的。
嬴政确实受到了折辱。
但刘邦同样被雍齿各种看不起,也是多次折辱啥的。
因此。
我们用千古一帝的最高标准,再从人君之量出发,去衡量秦始皇和汉高祖……答案非常明显……
不过一码归一码。
嬴政的功绩,绝对是无可争议。
而且不那么深究的话。
其实站在我们普通人的角度,君子报仇,十年不晚,本该如此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可还是那句话。
嬴政并不是普通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