泗水捞鼎的大概方略也算敲定了下来。
同时许尚和嬴政也正式把昌平君视作对手,并且开始了一系列的布局和反制。
说白了就是尽可能的想办法。
压低昌平君能够造成的影响范围,以及民众向心力。
只要保证昌平君即便跳出来,也顶多拉起来一盘散沙,土鸡瓦狗。
如此。
区区跳梁小丑。
灭之反而还能增加秦廷的威望,利大于弊。
当然。
在即将离开之际。
王翦忍不住提出了一个问题。
“夫子,若后续我们平定了昌平君,这叛逆之罪……可如何定之?”
按照大秦的律法,昌平君反叛,必然会牵连一大串的人。
而且还是不得不伐的那种。
因为谋逆乃是极罪。
皇帝是不可能搞法外开恩的,必须得施以极刑。
那么这就有了一个问题。
势必会影响到扶苏的准太子根基。
好在……许尚已经对此事进行了提前安排,只不过只有嬴政知晓,王翦、尉缭子、王绾等人都是不知道的。
“兵家小友,对于谋逆之罪,自然是法外无恩。”
许尚勾起嘴角道:“同时我们也得兼顾维护好太子扶苏、华阳太后,楚系秦臣派系等等。放心,这个事儿我已经找到了完美的平衡处理之法。”
许尚做事。
向来都是既要、又要的。
而且他还能每每都能直击要害,把控好下手的尺度。
相比之下。
王翦的政治格局其实已经很高了,奈何许尚属于山外有山的程度。
王绾身为右相,则是在苦思冥想,许尚到底会用怎样的办法,平衡昌平君谋逆对于秦廷内部造成的影响。
另外。
王绾身为关中勋贵派系之首,他对于楚系秦臣派系其实没什么好感。
因为楚系秦臣属于外戚……
历来功勋与外戚都是对立的。
那么问题来了。
从许尚的角度来看。
汉朝的外戚当权,也产生了许多隐患,比如王莽就属于外戚,典型的篡位自立。
许尚何不通过昌平君事件,一次性堵死外戚祸国的任何可能……岂非一劳永逸。
答案是扶苏必须得拥有楚系秦臣派系作为政治班底,不然扶苏就镇不住九州河山。
因为楚系秦臣派系可以平衡关中勋贵派系。
再者。
楚系秦臣派系也属于中原的一份子。
只不过大多数人又在关中长大。
本身是外戚,却也是皇亲国戚。
反正就是这批政治势力,属于十分复杂的综合体,没有那么的排外。
对于关中可以容忍。
对于中原也可以容忍。
倒是有点能够起到一统润滑剂的意思。
只不过出了昌平君这颗老鼠屎,莫名的坏了一锅汤。
现在许尚要做的就是把这颗老鼠屎挑出来,顺带把老鼠也给一巴掌拍飞。
如此。
楚系秦臣派系的存在。
从短期来看,妥妥的利大于弊。
至于长期……外戚裹挟后宫太后,架空王权……
就像芈宣太后,华阳太后。
不可否认。
这两位大秦太后都是极具政治手腕的女强人。
但如果后续出个赵姬可咋整?
这还真是有点麻烦。
但也没什么办法。
暂时只能这样。
先保证秦二世能把位置坐稳,才能图谋长远。
而且即便没有外戚……也会有宦官势力……
说白了。
皇帝是无法只身一人,对抗未来的文官集团。
故。
皇帝便有了两个选择。
第一:用外戚制衡文官集团,但这么做有风险,因为会让太后的权力过大。
第二:用宦官制衡文官集团,比如明朝的司礼监。
这个显然就威胁稍微小一些。
毕竟宦官没办法自己篡位。
可宦官掌控兵权以后,就会变成唐末那样能够随便废立小皇帝。
综上。
还是得用满清的内务府制度,也就是让宗室王公领衔内务府,下辖十三衙门,总管太监等等。
这么一来。
在架构上就能直接杜绝明朝九千岁的出现。
进而达成皇权集中完全体的态势。
想到此处。
许尚越发在内心中琢磨着,后续进行朝堂改制的时候,他将如何做出更好的一系列改制和调整。
这时。
尉缭子忽然打趣的道:“许公,小心这次别玩脱了,毁了你的一世英名。”
许尚扶额:“只要你没有暗中捣乱,我就一定会是十拿九稳的。”
尉缭子:“……”
……
十日后。
泗水宗祠。
原本应该在按部就班的誊写三字经的屈衡和昭弘,莫名其妙的就开始对着宗祠牌位大哭了起来。
“哇!我等今朝所为,破了千百年来的规矩,大不敬于诸位春秋先贤,孰是我等之罪也!”
“朝廷或行仁政,当以四维八德为仪范,维护祖宗之法为惯例,春秋鼎盛,百家争鸣,九州文脉同盛于当世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“故,原本我辈应当承袭先贤遗志,继诸圣之文脉传统。”
“奈何现今身不由己,己难由心,晚辈愧色,宗师元光,遂于宗庙以哭之。”
屈衡和昭弘开始搞事情。
事先宋义是知情的,他表示不参与,所以他也并不惊讶。
共敖就不一样了。
咋写着写着,屈衡的昭弘就突然鬼哭狼嚎起来,给共敖整的一脸懵逼。
过了好半晌。
共敖无奈的道:“屈公,昭公,你们这又是何必呢?今儿个你们就算是把嗓子哭哑了,也无济于事啊!”
共敖认为大丈夫流血不流泪。
屈衡和昭弘的做为,真是太丢人现眼了。
秦廷能吃这一套吗?
“哼!你这莽夫,不懂就一边儿去!”
屈衡怒声呵斥,根本不想跟共敖多做解释。
显然。
在屈衡的眼中,共敖与他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。
遂轻视之。
实属正常。
与此同时。
从九江郡,陈郡,南郡纷纷有大批百姓聚集而来。
这些人显然都是屈、昭两家的手笔。
俗称万民请愿,只为呈上万民书。
他们昼夜疾行,非常有组织的进入了泗水郡。
由于声势浩大。
官吏没有贸然拦阻,而是选择了上报。
东巡随行的锐士大军自然在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反应,火速挡住了万民请愿的队伍,并且进行了全面的包围。
可楚地万余民众这次并非造反。
秦军总不能强行将其全部歼灭。
于是。
究竟要如何解决,最终还是上报到了许尚和嬴政居住的庄园之中。
尉缭子也在……
前来传送消息的王绾沉声道:“夫子,赵上卿,屈衡和昭弘实在是处心积虑,先整出了哭庙的动静,现在又组织了万民请愿,他们这样的举动,跟造反没有任何区别!”
王绾本能的想要严办屈衡和昭弘,以免让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许尚对此表示:“屈衡和昭弘确实想要造反,只不过那支万民请愿的队伍,我们总得妥善进行处理……万民书何在?”
既然是请愿,自然就有万民书。
王绾闻言赶忙双手呈上。
嬴政就近率先接过瞧了瞧……等到快速阅览完一遍以后,嬴政便用自己的言语进行总结道……
“第一:楚地民众希望秦廷能够尊重楚地的祭祀传统,对于湘君神明,当例行祭祀之,且不应再擅动泗水。”
“第二:对于三字经、百家姓和千字文,楚地民众希望用楚文进行篆刻推行,理由是保护九州文脉的完整,以及对于楚地先贤不可大不敬。”
“第三:关于货币和度量衡诸事,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习俗成例,民众希望秦廷能够沿用旧例。”
“呵呵,这个万民书写的可真是……不用想都知道出自屈、昭两家之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