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照杨大知县制定的标准,每家每户分五斤肉,家里有五十岁以上老人的再多分两斤肥肉,有七岁以下儿童的再多分两斤大骨头。
总之就是要让宁阳县的百姓过一个肥年。
为了让过年的氛围更浓重一点儿,杨大知县还特意让人在畜牧场的院子里临时织了二十个炉子,又从百姓家里借来二十口大锅,其中有七口大锅是现场卤制那些被拆下来的猪头、猪耳朵、猪蹄、猪尾巴还有猪心、猪肺等下货,剩下十三口大锅里则是每个锅里都炖煮着一大锅白菜和绿豆粉条,每口锅里还扔了一根敲成两半的猪腿骨,在杨大知县弄出来的五香粉的作用下,浓郁的香气直馋得人流口水。
还有包子铺里的那些小寡妇们也把锅和蒸笼都搬了过来,小寡妇们有的忙着揉面,擀皮,有的忙着包包子,有的照看着炉灶和蒸笼,每当一屉锅子出锅,浓郁的包子香味儿就会和卤制猪下货的肉香味儿争锋。
那可是一半白菜一半肉,用五香粉和炸东西用的油调出来的肉馅,再加上浓浓的麦香味儿,谁闻了能不迷糊?
直到十几屉包子出锅,锅里的粉条也炖煮的差不多了,杨大知县又让人从卤制下货的锅里把猪头和猪耳朵、猪心、猪肝都捞出来切成片,洒到白菜锅里,用勺子把这些下货和白菜粉条搅和均匀,然后又继续炖煮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一个被特意留下来的猪拱嘴和一片猪耳朵、一根猪尾巴被厨娘斩块切片,又浇上一层稀溜溜的蒜泥,然后端到了杨大知县的面前。
老百姓想的很简单,大老爷先吃,大老爷吃了以后才轮到自己这些人吃,要不然以后会被人笑话,笑话咱宁阳县的人不懂得规矩和感恩。
杨少峰自然也不会客气——本官辛辛苦苦一整年的时间,先享受享受怎么了?百姓愿意让本官先吃,说明他们心里装着本官,本官也高兴!
拿起筷子夹起一片猪拱嘴,蘸着蒜泥吃下,杨大知县便对厨娘吩咐道:“把刚刚煮出来的血肠放锅里,一人盛上一碗,再一人来上两个包子,今天,本官请咱们宁阳县的百姓吃一顿,明天都在家里好好过个年!”
随着杨大知县的话音落下,围在杨少峰身边的刘三十二等人就咧着嘴笑了起来。
刘三十二率先起身,从厨娘的手里接过一碗白菜粉条搁在桌子上,又从旁边的小寡妇手里接过两个包子,狠狠的咬了一口后含糊不清的说道:“谢大老爷赏!”
有了刘三十二带头,其他一众社长、闾长们也依次去盛了白菜粉条,拿了包子,一个个的都学着刘三十二的样子咬一口包子,然后再喊一句“谢大老爷赏!”
被这几个混蛋一折腾,其他的百姓自然是有样学样,最后杨大知县竟然整整听了两千多声的“谢大老爷赏”,光是听他们喊这句话就听了足足有小半个时辰。
这他娘的就是一群刁民,成心不让本官好好吃顿饭!
然后,杨大知县就让厨娘去取来茶具,烧了一壶开水后又小心翼翼的取出一饼小龙团撬下一角,开始慢慢品起了茶。
本知县就喜欢看百姓们吃肉时那狼吞虎咽的模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