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林锦儿的带领下,村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,他们相信,只要大家团结一心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美好。
随着村庄的日子越过越红火,物质生活逐渐富足,林锦儿开始关注起村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。她深知,仅仅有物质的满足是不够的,丰富的文化生活才能让村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和慰藉。于是,林锦儿萌生出了一个想法:组建一个戏曲班子,为村民们带来欢乐和艺术的享受。
说干就干,林锦儿首先开始寻找对戏曲有兴趣和天赋的村民。她在村里张贴了告示,还挨家挨户地询问。
“大娘,您家有没有孩子喜欢唱歌跳舞或者表演的呀?”林锦儿热情地问道。
“锦儿姑娘,我家那小子平时就爱哼哼几句,不知道行不行?”大娘回答道。
经过一番努力,林锦儿找到了十几个有意愿参与的村民,他们年龄不同,有的是十几岁的少年,有的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。
人员确定后,接下来就是准备服装道具。林锦儿深知,好的服装道具能够增强演出的效果和吸引力。她决定亲自设计和制作。
林锦儿先从空间商场中获取了一些关于戏曲服装和道具的资料,仔细研究了不同角色的服饰特点和道具样式。然后,她采购了一批布料和材料,开始动手制作。
在制作过程中,林锦儿遇到了不少难题。比如,如何裁剪布料才能符合角色的身材和形象?如何用有限的材料制作出精美的道具?但她没有气馁,不断尝试和改进。
“这件衣服的袖口是不是太窄了?”林锦儿拿着一件刚做好的戏服,自言自语道。
“嗯,重新改一下。”说着,她又拿起剪刀和针线忙碌起来。
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,第一批服装道具终于完成了。有华丽的长袍、精致的头饰、逼真的刀剑等。看着这些自己亲手制作的成果,林锦儿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
服装道具准备好后,就轮到剧本排练了。林锦儿精心挑选了几个经典的戏曲剧本,如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《穆桂英挂帅》等,并对剧本进行了适当的改编,使其更适合村民们表演和观众欣赏。
排练开始了,林锦儿亲自指导村民们。
“你这个动作要再夸张一点,才能表现出角色的情绪。”林锦儿对一位扮演武将的村民说道。
“大家的台词要念得清晰、有感情,就像在跟观众讲故事一样。”她又对全体演员说道。
村民们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,但都非常认真和努力。他们白天干完农活,晚上就聚集在村里的空地上排练。有时候为了一个动作、一句台词,要反复练习几十遍。
在排练的过程中,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。有一次,两位村民因为对角色的理解不同而发生了争执。
“我觉得我这个角色应该更勇敢一点,不能这么软弱。”一位村民说道。
“可是剧本里就是这么写的呀,你不能乱改。”另一位村民说道。
林锦儿听到后,赶忙过来调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