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“仲父,真那么容易被劝服?”秦王并不相信,像吕不韦这样的人,原本身为商人,无法靠着书立说名留青史,只能寄希望于门下的贤士来实现他的抱负。若编撰出来的着作得不到重用,这种打击几乎与失去父母相当。
韩震微微一笑,既然秦王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暴怒,那就证明还有劝说的余地。没有必要用强硬手段,随即温和劝道:“陛下,请放宽心!吕相一生侍奉秦国,功过分明,毕竟已经年事已高,即使完成此书,恐怕也没有精力再来廷议上争辩。”
“微臣与吕相见时,已将大秦当前的局势向他说明。我们大秦眼下不宜推行‘义兵善法’,已经逐条分析给吕相。他最终表示,仅希望能够安然度过晚年做个富有的翁。至于秦廷上政见不同的问题,也可通过商讨解决。王上的亲信,比如李斯、王绾、冯去疾,自然是与陛下保持一致意见的,何必忧虑过多呢?”
说完,韩震其实只希望秦王不要以此为契机驱赶吕不韦。尽管吕有过错,但是功绩也是不可忽视的事实。全国上下都称颂的吕不韦若遭到不公待遇显然会激起民怨沸腾。历史上,造成吕不韦不幸死亡的是因为秦王过于强烈的控制权欲所致,而非吕本身的错误!
历代的 ** 总是如此,任何尝试明目张胆夺取他们权力的人都将遭受不幸!历史上吕不韦正是这样牺牲掉。
“既然如此,不妨暂时静观其变。”随着话毕,秦王心中的一丝恨意缓缓淡化下去,“正如将军言,我对吕尚师恩难忘,若真过于严厉对待,也是不当之策!”
韩震极力按捺住提及赵姬的想法,他生怕因此引发联情 ** 心底的愤愤之情。毕竟撩动君主的心情是在危险的道路上行走,就算他对游说的艺术颇自信但仍不敢过度冒进以免 ** 。
“韩将军,在这等私情了结之时还是回到政事上谈妥当。”片刻沉思之后,秦王面露笑容较之前更为真实。“韩将军可能未曾察觉为君不易之处,容易感情用事,倘若遇到老朽的王上岂不会遭遇灾难呢?”
面对这样的疑问,“秦王豁达度远超那等垂老之人!”韩震摆脱了沉重的氛围,并在简略的称赞后转入主题,“现今谈论实际的问题吧。秦国虽有力量扫除列国,然而轻易发动战争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严重后果。”
他表情庄肃、语气温冷:“东方各国已经呈现迟暮之相——譬如楚考烈王即将离去、其继承人庸碌平庸,不足以为害,楚之权臣春申君黄歇已步入绝境,不足以构成威胁。”
韩震的目光转向齐:“再看齐国。君王深受小人所迷惑,盲目信任我国的盟誓,这种自信其实是一叶障目的表现。只要尉缭继续施压,留至最后再行解决。”
接着,目光转向韩国,“至于韩国,不过弹丸之地,攻灭只需一次进攻而已。”
谈及魏国时,他感叹其主之志却无奈国祚有限,“魏主抱志却缺乏时运相助;注定面临国亡的命运且花费不多时间。”
此时,秦王不禁打断,“这是何言?”。韩震继续分析说:“如果由王贲担任主将发起战役,虽然可以迅速拿下但恐会因手段激烈导致丧失当地民众信任。”
秦王显得颇为纠结:虽然可行但是绝对行不通。王贲怎可能使全城民心动荡?
“按照王贲习战法特点擅长以自然环境辅助,如果对付距离黄河相近的都城,必采用洪水淹没的方法!”这方法使韩震不寒而栗——无数生命在一场洪水中消失。
秦王同样内心震动不已:“确是有这样可能……”。
鉴于这一点,有必要重新评估秦国作战策略,“将军所述朕已悉知,还需改进的地方是哪里?”此时秦王仍饶有兴致,并未显示出深夜应离开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