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4章 战斗英雄(1 / 1)

何强听了旅游局和文化局的工作汇报后,觉得这个方法可行,便向自己分管的市委办和组纪宣等部门传授这样的经验,他们也觉得这样保险,都采取了这种办法。

随着限定的完工时间日益逼近,暴力执法现象日益普遍,除了何强分管的部门,其他很多单位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,断水断电断路、骂人打人伤人事件时有发生,后来又出现了打群架以及钉子户有人被打死和自焚事件,一开始县委书记吴庸和代县长区功成还想捂盖子,没想到五名死者的家属将此事捅到了省里,一下子舆论哗然,县委县政府为此十分被动。

因为死了五个人,所以省里十分重视,派出工作组进行调查处理,结果拆迁和征地工作还未过半,就有几个单位责任人受到撤职查办,一名分管副县长被记过,代县长区功成被诫勉谈话。

区功成说起来也真是倒霉,所谓的开发新区的红利还未见一分,就先落个处分,这对于去掉职务前的“代”字,无形中增加了难度。

经过这一闹,征地拆迁工作差点夭折。就在县委县政府骑虎难下时,有人跟县委书记吴庸提到这次征地拆迁工作,副书记何强分管的部门情况相对平稳,虽然进度不算最快,但是却没有出现大的冲突,建议让何强分管这项棘手的工作。吴庸本来就想着怎么报复何强,当即采纳了这条建议,让何强负责整个的征地拆迁工作。

面对吴庸的阳谋,何强只有服从,他提出了一个建议,即征地拆迁工作的完成期限必须有所放宽;对于硬茬子钉子户,不能强逼,需要特事特办。吴庸虽然有意借此事为难何强,但也害怕再出人命,到时板子也会打到他自己身上,便假装大度地说,征地拆迁工作你全权负责,完成时间也由你灵活掌握,只要不影响城东新区开发建设大局即可。

何强得到吴庸的承诺之后,也就放下了一半的心。他当即召开城东新区拆迁征地工作会议,要求相关部门继续挂牌督战,不懈怠不放弃,全力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工作,圆满完成拆迁征地任务。会议强调,严禁暴力执法,谁出事谁负责。

作为县委副书记,何强也有了自己的秘书和司机。他的秘书黄能是外地的大学毕业生,普通职工家庭出身,比他小二岁,之前在其县中当语文教师,去年参加公务员考试,被何强亲自招聘进县委办。通过近一年的观察,何强发现黄能品行端正,稳重踏实,能力较强,是个可造之材,这次挑选秘书,何强第一个就选中他。他的司机叫谢军,退伍军人,三十多岁,寡言少语,有正义感,这一点很被何强看中。

何强的专车是黑色的帕萨特,三号车。因为有了专车,何强的奥迪车只好放在家里,主要是节假日或处理私事时使用。

因为分管了征地拆迁工作,何强不分刮风下雨,每天都抽出时间到城东查看工作进展,如此一来,原本将工作外包给拆迁公司的单位领导,在办公室里坐不住了,每天也要到单位承包的地块检查督促,拆迁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,除了个别钉子户,绝大多数单位和个人都签字同意。

半个多月下来,最后就剩下了几个钉子户,其中有一家是当年老山前线下来的伤残军人,他之所以拒绝拆迁,并不是因为补偿费的原因,而是因为他的女儿大学毕业后,没有一个编制工作,他想政府帮他解决女儿的工作问题。

何强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,觉得这个拆迁户有点过分,且不说进编必考这个原则,如果每个拆迁户都需要解决一个岗位,那得有上千个余岗位才够安排,这完全是天方夜谭。何强决定见一下这个拆迁户,想当面听取对方的诉求。

何强和秘书谢军、司机黄能在责任单位民政局陈林局长的带领下,来到这个拆迁户家中。到了这家何强才知道,这家的户主朱斌是个双腿齐膝截去的二级伤残人,这是他当年在战场上为掩护战友被越方炸弹所伤。他当年还是副排长,作战勇敢,立过一等功,他的英勇事迹曾被军报报道,感动了外地的一位纯朴姑娘,两人先是通信来往,后来姑娘千里迢迢来到部队疗养院,两人见面接触一段时间后,姑娘爱上了朱斌,并愿意终生照顾他。

两人结婚后,回到朱斌老家定居,利用一间平房做了小卖部,后来有了一个女儿朱云。朱云从大学毕业后,一直没有找到正式的工作,公务员事业编制考了几次又都没考上,朱斌为此多次找民政部门帮忙,始终没有说法,现在有了拆迁的事,就想以此为借口,请政府帮忙解决女儿就业的事。

何强看着坐在轮椅上自强不息的朱斌,再看看因为爱慕英雄、相信爱情而苦了大半辈子的女人,以及陈旧简陋的平房,心里不是个滋味。即便没有这次拆迁事情,政府也有责任帮助这样的家庭解决实际困难,不能让昔日的战斗英雄流血又流泪。他当即跟一起过来的民政局局长陈林商量,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合同工岗位。

陈林犹豫了一下,说,现在空缺的合同工岗位是没有的,朱斌女儿若是肯去殡仪馆,我倒是可以争取一下。

立在一旁的朱云当即拒绝说:“不行,我胆子小,我不敢去。”

何强看了一眼柔弱的朱云,不禁皱起了眉头,说:“陈局,这个岗位不太适合她吧?人家女儿才刚刚学校毕业,又是残疾人家庭,今后还要谈恋爱……”

陈林摇了摇头,为难道:“其它岗位真的不好安排。”

何强想了一下,对朱云说:“如果你愿意,我可以帮你问问鸡公山景区可不可以增加一个合同工。”

朱云立即高兴地说:“这个我愿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