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3章 中医药调理小孩舌疽(1 / 1)

舌疽

[病案]李某,男,1岁半,1982年2月25日就诊。四天前晚上,李某因吸吮困难,啼哭不止,父母发现他的舌右侧有一肿物,次日就医。医生给予黄芩、银花、升麻及导赤散,青霉素、链霉素等治疗,但肿块没有消失,反而逐渐增大。李某变得烦躁不安,声音低微,时而昏沉,张口困难而又不能闭口,吸吮几乎废了,精神萎靡不振。

经过多家医院的检查,医生们都表示“此舌恐难保全”,这让李某的父母十分担忧。于是,他们急忙找到了中医治疗。经过中医的检查,发现李某舌右侧有一个2×2×1厘米的肿块,触感稍硬,表面光滑,紧附在舌体上,颜色不甚红活。舌质淡胖,苔水滑,指纹淡滞现于气关。

中医医生询问李某的父母,得知十日前李某曾患过痢疾和肺炎,曾服用多剂苦寒之品。

[治则]温阳补血,散寒通滞。

[方药]熟地15克,白芥子4克,肉桂2克,炮姜2克,麻黄3克,(鹿角胶缺货,故未用),每日1剂,分4~5次服。2剂后,精神好转,肿块缩小,稍可吸吮,指纹如前,余症减而未除。再予上方加鹿角胶3克,1剂而愈。随访三个月,未见复发。

[评析]疽是一种中医外科疾病,属于气血阻滞引起的病症。它分为有头疽(阳症)和无头疽(阴症)两种类型。无头疽又有附骨疽、环跳疽、足踝疽等不同类型,但从未有人提到过舌疽这种病症。

舌是心的苗,过度的使用苦寒药物容易伤害阴气和阳气。对于小儿来说,他们的营血比较虚弱,阴寒之邪很容易乘虚侵袭。当经脉阻滞不通时,就会形成舌疽,这种病症属于阴症。

在中医理论中,舌疽病症的病因主要与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。当人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,经络阻滞时,就容易导致舌疽的发生。在临床表现上,舌疽患者常常会表现为舌体肿胀、疼痛,舌苔厚腻,舌质暗红等。

在治疗舌疽的过程中,中医采用温补气血、活血化瘀、散寒祛痰的方法,以达到治疗目的。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阳和汤、四逆散、四逆汤等。其中,阳和汤具有养血温阳、宣通血脉、散寒祛痰的作用,对治疗舌疽具有显着的疗效。

阳和汤的组成主要包括熟地黄、当归、白芍、桂枝、川芎、黄耆、白术、茯苓、泽泻等中药。这些中药材的配伍具有协同作用,能够补益气血、温阳散寒、化痰通络,从而有效地治疗舌疽。

对于舌疽的治疗,一般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在治疗过程中,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嘱,按时服用药物,并注意饮食调养,以促进病情的恢复。

总之,舌疽是一种比较罕见的中医外科疾病,但一旦发生,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。因此,对于舌疽患者,及时就诊并接受规范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。同时,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预防疾病的侵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