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0章 电视问政(二)(2 / 2)

李慕瑶说道:“无论是土地整治项目还是工作目标,有这样一个标准,首先是工作推进要有力,其次质量要保证,最后是群众要满意。我们来捋一捋,首先是工作推进。刚才您也说了,这样一个土地整治项目本是2000年开始建设的,直到去年底才验收,拖了整整4年,而其中小小的一个电灌站也拖了3年,工期是严重拖延,到底什么原因您知道吗?”

刘裕康说道:“我才调任县里,当时还没有分管国土局……”

李慕瑶直接打断道:“据我所知,你之前是西田镇党委书记,而灌溉站就在你们西田镇,即使你不分管国土局,这件事你也应该知晓吧?”

刘裕康脸色有些涨红,说道:“这件事我确实知道。从片子来看,最典型的就是履职严重不到位,施工单位提供的劣质水泵、劣质管在进场的时候就应该进不了场。最终进了场还能够通过验收,再加上运行当中通不了水,一通水就水管爆裂,我觉得是我们没有认真整改,还说我们监督不了,这是严重的推卸责任和履职不到位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李慕瑶说道:“看来刘县长是明显的不满意,那我们来问一问县国土局的相关领导。”

“大家好,我是县国土局局长胡文进,刚才电视上播出的关于电灌站的问题在实施过程当中确实存在,也给当地的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,损害了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,就这个问题他们也多次到我们局里面来反映问题,我们局里面的工作人员,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先后6次也找施工方,要求他们协调他们进行整改,也下了两份整改通知书,多次约谈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,在2002年8月份,也曾经把施工方、施工单位列为不诚信对象上报给我们市国土局,这是对于工作开展的一些情况。那么在整个过程当中,这个施工方也做了一些整改,因为整个大项目存在的问题比较多,在整改的过程当中确实没有整改到位。”

李慕瑶问道:“为什么不追究下去,为么不让他整改到位呢?”

胡文进说道:“主要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在这个方面,首先是技术支持掌握得不够多,整个施工过程当中因为资质存在缺陷所以监管不到位,二是沟通协调能力不足,联系了很多次、协调了很多次也没有解决问题。”

李慕瑶说道:“听得出来国土局也不是完全没有作为,但是好像沟通和协调的效果不怎么明显,刘县长,对我们局长的答复满意吗?”

刘裕康说道:“不太满意,不可能说沟通协调不了,我们的工作人员协调不了,到我们局领导层面呢?局里面协调不了,到我们县政府呢?包括回复群众说群众满意,怎么可能满意?还没有解决完问题,群众最多是对我们的整改方案表示同意,如果我们用最短的时间整改完了,群众才会说一声满意,所以这个时间发现问题也是亡羊补牢,如果劣质水管施工好一点,压在下面两年、三年不坏,本来设计是十年、二十年,但是使用了二三年就坏了,这也是投资浪费,我们必须用合格的产品,不合格的产品连施工场地都不应该进。”

李慕瑶说道:“局长,你也听到了,不合格的产品连施工场地都不应该进。最起码的你都没做到啊?其实除了工作失误以外,还有一个问题是工程质量,这样一个劣质水管怎么进入到工程当中,而且怎么就通过验收了?”

胡文进说道:“这个验收过程是在2004年12月份完成验收,我们在对整个项目进行验收,也发现了很多问题,包括电灌站的问题,提出了一系列的整改意见,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施工方给电灌站的抽水泵更换了,电线的问题也更换了,水管进行二次更换,当然二次更换水管的时候也没有按照技术要求,也就是没有按照原来设计的规划。”

李慕瑶追着问道:“那听你这么说就是处处有问题,那么又换水泵、又换水管、又换电线的,到底我们真的去到现场了吗?”

胡文进脑门渗出细密的汗珠:“当时工作人员真的去到现场了,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来进行整改。而且出水了,只是出水量小。”

李慕瑶说道:“那么刘县长,我们发现一些很矛盾的地方,比如调查结果,明明出水很少,但是答复是达到了出水的标准,但是群众反映根本没有出水,而且局长也反映了确实水量很小,这跟我们的调查情况是矛盾的。您刚才也说了群众满意,但是我们去现场调查的时候群众根本不满意,那么这个“满意”从何而来?”

“刚才我说了,这只是热线的回复,群众说满意,我自己不相信,当然群众更不同意,只有我们把问题整改完毕以后再问群众满不满意。我在这里表个态,回去以后,我们一是立行立改,用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整改,因为当前正是生产的时候,立即把这个问题整改好。二是追责问责,这个事我还没掌握,我回去以后就这个事情这几年来实施情况认真追责问责。三是举一反三,因为我们现在实施的民生项目、脱贫攻坚项目不止这一个,包括土地整治的项目也有一批,一定要好好举一反三,把资金用好,把项目完成好,真正使脱贫攻坚的项目资金发挥效益。四是从严从实抓好作风建设,抓实干、抓落实、抓担当。”

李慕瑶问道:“胡局长,刘县长表态,一个月内完成整改,你这边能不能完成呢?”

胡文进连忙表态:“可以,一定遵照刘县长的指示完成任务,绝不再出现任何拖延现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