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光义看到这里直接大怒,一巴掌就呼在了赵恒的脸上。
“你个混账东西,你要是打输了也就罢了,我怎么选了你这样的废物做太子?那么好的机会,你不去包饺子,你还给辽国送岁币!”
赵恒很委屈,但是却不敢反驳。
...
汉朝,刘邦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白登之围,他看了看韩信,没说话,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。
...
汉武帝脸色不是很好看,毕竟这种给岁币的事情,也就是在他这个时候才废除,前面的皇帝,可都是一直在给。
...
唐朝,唐太宗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点评道:
“这赵家子孙可真是废,敌弱我强,居然还巴不得求和。那辽国如此深入,直接派人堵住他们的后路,说不得就得把他们的皇帝和太后给抓住!”
...
明朝,朱元璋本来打算点评两句,但是他一下子想到了自家也有个类似的,便没有那个心思说话了。
...
“胡说!胡说!”宋真宗赵恒气得脸都红了。
“那汉唐还不是照样给异族岁币!为什么就偏偏说朕?你知道打仗要死多少人吗?要花多少钱吗?区区三十万钱帛,带来的是两国的和平!”
群臣看到赵恒发飙,也不敢去劝。
【其实,要说到岁币,历朝历代有不少的王朝都做过类似的事情,只是名称不同,什么岁贡,岁赏,岁赐等等。
不过各个朝代的具体情况不一样。
比如汉朝给匈奴保护费,但是后来汉武帝把匈奴打爆了。
又比如明朝,也要给蒙古保护费,只要不给钱,蒙古就闹事,但名义上明朝是君,蒙古是臣。
像东汉,唐朝,也给过类似的,但东汉和唐朝给的时候,更像是工钱,也就是给了钱,你得跟我一起去打人!
宋朝,之所以在这件事上最出名,主要是他一没有如同汉朝那样一雪前耻,也没有像明朝那样占了个君的名义。
宋朝,从和辽国约为兄弟之国,并称为南北朝,再到对金称臣,自称侄儿什么的,一路垮塌,就没个雄起的时候 。
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,一时的委屈求全不算什么,可怕的是一直委曲求全。】
...
“呵呵,这些王朝是在干什么?怎么都在给蛮族钱?”秦始皇的表情充满了不屑。
扶苏在一旁听得有点尴尬。
其他,如汉唐宋明清,许多皇帝的脸上都不好看。
...
【当然,这场澶渊之盟的确是给宋辽两国之间换来了百年的和平,双方百年内都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和冲突。
而且辽宋两国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。
辽国,从开始这场战争时的目的,或许就不是为了灭亡宋国,毕竟宋国虽然怂,但是要把他往死里打还是很有难度的。
辽国选择了长驱直入,直逼京师的做法,其实风险也是很大的,容易被截断后路。
所以辽国本来的目的,很可能就是通过战争逼迫宋国从法理上承认燕云十六州属于辽国,以后别再打这里的主意了。
如此一来,宋国以后若是想要再发兵攻打燕云,就在道理上站不住脚了。
而宋国,自赵光义两次北伐失败之后,早就从偏向进攻的态势转为了防守,没有了什么进取心。
能签订合约,避免刀兵,对宋国来说,也是相当的划算。
比如担任过太尉的王旦就曾说,虽然每年都要给辽国岁币,但是相比于双方一直维持战争态势的军费,不及百分之一!
北宋名臣富弼说:河湟百姓,四十年不识干戈。
还有三苏之一的苏轼的弟弟苏辙认为:与邻国修好,百数十年不起兵戈,就连汉唐盛况也比不了。
不过,也有许多人对此持消极的态度,比如刚说到的富弼也曾说这是耻辱,还有王安石等人,他们认为这让宋朝忘战去兵,让宋朝的军备全废了,只有陕西军还有点实力。
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,
比如原本归附宋朝,后被辽国打懵逼的高丽,看到辽国搞不定宋朝之后,又开始搞事,最后还把辽国给打赢了,虽然最后还是因为国力悬殊,向辽国称臣,但也为自己争取了许多的利益。
而原本臣服于北宋的党项部落,也在一次次的闹事之中,逐渐强大,最后建国称帝了,这件事稍后再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