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章 三十四斩(1 / 2)

林红锄来书肆,却见巳时已过,门却还没开。她一颗小脑瓜浮想联翩,难道东家昨夜未归?

正想掏出钥匙开门,胥姜却从角门睡眼惺忪地出来了。一见她,懒懒打了个招呼,随后便立在门前等卖朝食的小贩。

林红锄蹭过去围着她打转,将她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。

胥姜按住她,“做什么?晃的我眼晕。”

“东家昨日说去给陆稹讲课,怎么又与楼公子去醴泉坊厮混了?”

胥姜被‘厮混’两个字打个当头,顿觉眼前一黑,连忙捂住她的嘴,羞恼道:“什么厮混,只是去会友看戏,你这妮子再混说,小心我拿浆糊将嘴给你粘上。”

林红锄掰开她的手,“可是父亲说,醴泉坊都是那些闲人无事厮混之地,从不让我去。”

“林夫子真这么说?”

“嗯。”

“那你没告诉他我去了吧?”

林红锄摇摇头。

胥姜松了口气,捏着她的脸说:“不许告状,知道不?”

林红锄点头,随后又道:“东家果然是去厮混了,不然为何怕父亲知道。”

胥姜捏住她的嘴皮,“也不许再说那两个字。”

“呜呜。”林红锄鼓着眼睛可怜巴巴地望着她。

“答应我就松手。”

她赶紧点头。

两人闹了一阵,那卖朝食的小贩这才挑着担子拐进槐柳巷。

她要了两碗油茶,与林红锄分食。

“我吃过了。”林红锄端着碗无奈道。

“多吃些,好长个儿。”

“我自来这里,都吃胖了。”

胥姜瞧着她禾苗似的小身板,一阵无言,“别嘀咕,快吃。”

“哦。”

林夫子就这一个女儿,日后她身上的担子重着呢,不长得结实些,怎能担得起风雨。

吃完朝食,胥姜让林红锄守肆,她收拾整齐,提了东西上门去拜访林夫子。

待贤坊很近,她步行过去,只需小半个时辰,寻着林红锄提供的路线,她很快找到了南山书塾。

林噙年那一手字很好辨认。

胥姜驻足欣赏门口的牌匾,一个妇人从院里出来,眉目与林红锄有几分肖似,想必这便是林母了。

胥姜打量她的脸色,见其带着几分病气,又满面愁容,便知其已有夭亡之相,心不由得一沉。

林母见她立在门前,过来问道:“娘子可是找人?”

胥姜笑答:“婶婶,我是胥姜,来看你和林夫子。”

“哎呀,竟是你。”林母满脸惊喜地过来搭着她的手,又将她上下打量了一番,“红锄那个丫头,也不说你要来,快请进。”

胥姜见她有些气喘,虚虚扶着她走,进入院子,发现里头竟不小,两进三出,前厅后院。一应家私摆设,看着陈旧,却十分洁净雅致。

前厅门头上有块匾额,上书“八极斋”,前厅左右各有对称的三间房屋,每间房内都有学生在读书、习字。

两人不约而同的放轻脚步,收声由二门走进后院。

后院有一间主屋,六间厢房,格局跟前厅类似,只是用来住人。

两人走在檐下,林夫人这才又道:“夫子在静室备教案,一向不让人打扰,你先在里屋坐,过会我去叫他。”

“无妨,我正好陪婶婶说说话。”

林夫人领她来到主屋,请她坐下,给她倒了茶,眼见又要去忙活吃食,胥姜赶紧将她拉来坐下。

“婶婶快别忙活了,坐下歇歇吧,我出来时用过早饭的,这会儿不饿。”

林夫人这才坐下来,牵着她的手,笑盈盈的打量她。

“生得真好,一看就精神。”

胥姜也笑:“早就说要来看婶婶,前阵子没得空,婶婶可好?”

“好不好也就这副身子,能得几日好便算几日罢。”

见她笑容淡了下来,胥姜劝道:“婶婶可要放宽心,许多病症都是多思多虑熬出来的。”劝完又问:“有按期请大夫来瞧过没有?”

“都是身子不爽再请来看,光这样也已经花费不少银钱了,为这病,这个家都快掏空了,连红锄也不得不出去替人做活。”说至此,她拍了拍胥姜的手,“还好遇着你,若放去别处,我跟她父亲,都放心不下。”

胥姜叹道:“冥冥之中,自有天意,若非如此,我又怎能与林夫子重逢?”

“正是,夫子回来告诉说你是故人之后,我还吓了好大一跳,竟有这么巧的事。”

两人拉着手,各自都觉得亲近。

又聊了一会儿,听外头云板敲了三下,又传来人声,林夫人道:“这是学生们课休呢,夫子这会儿也应该出来了,你稍坐,我去唤他来。”

胥姜点头应好。

林夫人出去了,不多时林夫子便同她一起回来了,胥姜赶忙起身拜见。林夫子一如既往的严肃,只是点了点头,又让她坐。

“来怎么也不让红锄先打个招呼,也没个准备。”

胥姜笑道:“不是您说让我把您当亲人么,来亲人这儿,一口清茶,几句问候就很好,也不用刻意准备什么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“那你还带什么礼?”

“不是礼,只是平日里觉得好的东西,给您和婶婶也带来尝尝。本来叫红锄带回来的,她不肯,便只好亲自带来了。”

话说得窝心,林夫子脸上神色也温和不少,问道:“听闻你那雕版已经刻好了,何时刊印?”

“还要请人作序,这书是拿国子监的名头印的,由杜先生一手监察审批,所以想请他来写。”

林夫子点头,“好,这样也妥帖。”

“装帧好后便给您送过来,应该能赶上春学。”谈及春学,胥姜便借机将陆禛的事儿一并说了,“这事儿在您面前说来没脸,我有半个学生,到了上了学的年纪,一直想给他正经找个老师。起先没头没脑,不知找谁,这遇着了您,就觉得再没比您更合适的人选,所以想来替他问一问,您可还收学生。”

“多大年纪?”

“八岁,翻过年便九岁了。”

林夫子点点头,又问:“你都教读了些什么书?”

胥姜抓脑袋,“便是《千字文》、《千家诗》一类蒙学读物。”又忙夸道:“这孩子天资聪颖,学东西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,许多东西一教便会,且又勤奋好学,是棵极好的苗子。我怕砸我手里,便不敢教太杂、太多。”